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经过50余年的发展,书报资料中心目前已成为兼营期刊出版、网络电子出版、信息咨询、广告等业务的综合性、跨媒体的现代出版机构和学术信息服务机构。
半个世纪以来,书报资料中心坚持以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始终遵循“学术为本,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编辑出版了大量享誉海内外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信息资料,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萌芽
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
1958年至1962年,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剪报公司、新闻系印刷厂的诞生与发展,构成了书报资料中心的前身。
20世纪60年代的书报资料中心
经过几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剪报公司、新闻系印刷厂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发展,最终走向了整合经营的道路。1962年12月27日,三家单位在张自忠路3号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正式宣布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1963年3月教育部下达文件,同意将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剪报公司、新闻系印刷厂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的成立使原三个单位融合为一个整体,发挥彼此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实力逐步增强。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间,报卡社资料出版物的印数翻了十番,订户增加了一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报卡社时期编辑出版的文摘卡片
报卡社时期编辑出版的中文图书书名目录
报卡社时期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专题资料合辑”
报卡社时期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专题资料”合订本
这一时期报卡社最引人注目的资料产品当数论文选汇性质的《复印报刊专题资料》系列、文摘性质的资料卡片系列和检索性质的索引系列,它们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欢迎。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的诞生与成长,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生
十年“文革”结束,1978年,国务院129号文件决定恢复中国人民大学,规定原来隶属于人民大学的建制机制全部恢复,时任副校长郭影秋同志亲自将报卡社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于1978年7月1日在张自忠路3号灰1楼正式工作了。
1978年复社
20世纪80年代的书报资料中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及其索引的国内版与出口版、外文复印资料、学术文摘卡片、单选剪报资料、专辑资料等资料产品逐步恢复出版。选材质量大幅提高 ,新品种不断推出,订户大量增加,书报资料社被国内学界誉为“中国社科信息第一家”。
80年代初期,书报资料社就不失时机地把我国的社科信息出版物发行到海外,为国外学者提供了一个更多地了解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以及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窗口,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被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世纪80年代早期复印报刊资料
20世纪80年代早期复印报刊资料
20世纪80年代早期复印报刊资料
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书报资料社参加书展
三、成长
90年代以来,书报资料中心抓住发展机遇,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以创新的产品保障书报资料中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1991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为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资料刊物登记了国家统一刊号。从此,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三大系统刊物成为正式的期刊出版物。人文社科学术研究领域的这课大树进入欣欣向荣的发展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的书报资料中心
20世纪90年代发行储运部
20世纪90年代复印报刊资料编辑部
中心是我国最早开始数字出版探索的学术出版单位之一。1994年,开发了软盘资料、光盘产品,2007年开发了“复印报刊资料”的全文、摘要、索引、专题等系列数据库产品。
20世纪90年代数字出版起步
20世纪90年代印刷车间
20世纪90年代资料服务部报刊库
四、发展
经过65年的发展,书报资料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集期刊出版、数字出版、学术评价、智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服务机构。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的“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重要指示,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重要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建设融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学术发表、学术资源和学术服务于一体,兼具公益性、开放性、全学科、全链条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简称“学术世界”)。“学术世界”由书报资料中心具体承建。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版权所有@ 201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