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哲学社会科学评价 树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导向

发布时间: 2021-04-06 15:27:11   作者:严金明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次论坛主题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中国标准,这对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评价事关科研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科研导向。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镇,多年来以突出质量和创新为要求,淡化学术GDP式的数量要求,以鼓励和支持潜心治学为思路,在综合评价、分类评价和代表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目前,整个社会都希望扭转不科学的学术评价倾向,急需规范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树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导向。下面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内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现状提出几点思考。

       第一,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迫切需要回归初心,回应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方案强调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校走向世界一流。方案发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们也要认真学习,要从人大的角度继续深化改进科研评价,突出科研质量导向,突出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鼓励和支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取得理论创新成果、前沿科研突破、解决科研难题、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导向。习总书记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学成果运用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迫切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回归学术初心,立足中国实际,做好中国学问,创新成果质量,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我们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术评估等方面,不应“唯论文”,尤其是“唯SSCI论文”或者“以刊评文”。所以在评价导向上,我们要强调中国的导向,坚持引导科研人员在学术论文上立足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立做出实际的贡献,形成真正的科学精神、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的评价导向和评价体系,我们要尽快完善“双一流”建设评估体系和学科评价体系,强调既要瞄准国际前沿,又要注重中国特色。

       第二,正确认识期刊索引及相关指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各类科学的文献索引系统已经衍生出了影响因子,如高被引论文等,这是学术评价的一种工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既不能简单的套用,过度标榜,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探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规律,建构体现中国特色的、优质的、新时代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分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不足,提出对策,以问题为导向,制订和加快建构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体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也反映高质量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

       第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推进国际化的学术发展。我们在人文社会科学上的国际话语权还比较小,声音还比较低,所以我们要从国际化的学术平台、学术期刊和学术论坛的建设中提升我们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坚持中国立场和中国特色,用中国的理论阐述中国的实际,用中国的实践深化中国的理论,更加鲜明的展现中国的思想,更加响亮的提出中国的主张,要主动设置议题,勇于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足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要把中国的特色、中国的风格、中国的气派提升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推动国际学术界形成我国有一定主导权的学术话语体系。

       反对“唯论文”不是说不要论文,论文对作者、对学科还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工具,所以我们要客观认识论文作为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载体的必要作用,对于体现创新价值和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加快推进学术阵地(学术平台、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建设,为高质量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提供平台支撑。在这个方面,实际上我们还要修内功,要内涵提质量,数量的管理是简单的管理,质量的管理是高级的管理,我们有的时候在科研上不讲质量的科研肯定不是好的评价方式。

       最后,希望各位同仁在学术评价、成果评价、人才评价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探出更好的路子、更好的方法,为我们国家的学术评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处处长)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严金明教授在2021年3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发布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发展研讨会(2021·北京)”上的讲话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版权所有@ 201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