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摸索中前行 在前行中突破
——获得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版)的感想

发布时间: 2020-03-28 04:03:42   作者:任波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回忆近年来本人的学术科研成长经历,既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行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前行中突破的过程。

       一、多看勤记深思,形成研究方向

       对于一个青年学者来说,聚焦并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后续开展学术研究非常重要。

       (一)多看。多看书是获取学术写作灵感的关键。一是关注学术热点问题。如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转化背景下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审视;2020年,新冠肺炎对国家治理、社会应对、企业减税降费等问题审视。二是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契机。三是关注本学科研究进展。通过把国家亟需的、社会需要的,与本学科实践结合起来,寻找突破口。

       (二)勤记。通过把所看所学的内容记录下来,是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好方法。一是分类记。通过专题形式,把所看的内容归纳式的记录下来,便于后期查阅。二是记观点。把所看的文献书籍,提炼出核心观点,并记录下来。三是记体会。把所读所思所想的内容总结性的记录下来,也就是带着问题读、带着问题记,以便进一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认识。

       (三)深思。在多看和勤记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非常重要。一是思考所看的内容如何与自己学科领域契合。以我自身经历为例。本人一直从事中国体育产业相关研究,恰逢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这样一个背景,本人围绕体育产业与供给侧改革,发表了5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内涵解析与供给侧优化》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二是思考如何有效发挥自身长处。还以我自身经历为例。本人在读硕士期间学习了一些基本统计学方法,正是基于这一缘故,本人围绕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发表了4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短期非均衡到长期均衡: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计量》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只有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并持续在这个领域深入钻研,并努力发表系列论文、获得系列基金项目,才能够在这一领域产生一定影响。


       二、研究期刊偏好,做到精准投稿

       一般而言,每个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特色。了解每个期刊的选稿偏好,更有助于提高投稿的录用率。

       (一)关注期刊多媒体平台。通常大部分期刊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一般期刊编辑部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布期刊投稿须知、近期出刊文章、近期选稿倾向等,便于读者更快获取该期刊的投稿、选文、刊文信息。同时,可关注期刊官方网站,获取该期刊的选文倾向和发文趋势,有些期刊网站还提供免费下载该期刊载文服务。

       (二)关注目标期刊刊发文章。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取目标期刊,持续关注目标期刊刊文特点,并下载仔细研读,熟知期刊的排版设计、行文结构、图表制作、参考文献格式等要求,以加深对目标期刊的了解。

       (三)关注期刊栏目设置。一般而言,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特定栏目设置。找出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或相关的期刊栏目,追踪该栏目发文特点和趋势,以做到精准投稿,提高投稿录用率。

       (四)关注期刊评价标准。现在期刊评价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南大核心和北大核心都需要在一定时间段进行重新评选。在此背景下,我们写文章不仅要重视学术价值,而且要重视传播价值。需要思考所写的文章如何能得到期刊认可,所发表的文章能否会给期刊编辑部带来正外部效应,这一定程度上倒逼着我们换位思考、转变写作思路。


       三、形成系列成果,发挥正向效应

       学术成果的体现形式多样,一般发表系列论文和获得科研项目是最为显性的成果展现形式。

       (一)形成系列论文。自2015年工作以来,本人一直围绕“体育产业”为研究方向展开相关研究,共发表了30余篇系列论文,其中CSSCI期刊20余篇。梳理已刊发文章,大体总结如下:一是围绕“体育产业结构”为细分方向,发表了5篇核心期刊论文。分别从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现实审视角度,发表了2篇文章;从中外借鉴的角度,发表了3篇文章。二是围绕“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为细分方向,发表了5篇核心期刊论文。分别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审视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发表了1篇文章;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审视体育产业结构性问题,发表了4篇文章。三是围绕“中美体育产业比较”,发表了2篇核心期刊论文。分别从中美发展外部环境的角度,发表了1篇文章;从中美政策比较的角度,发表了1篇文章。四是围绕“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为细分方向,发表了5篇核心期刊论文。分别从计量实证的角度,发表了4篇文章;从关联测度的角度,发表了1篇文章。总体上看,我对学术论文的一个理解是,只有在一个领域持续“发声”,才能在这个领域产生叠加效应,并形成较高的显性度。

       (二)获得系列项目。发表论文与获得科研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发表论文能够为获得项目奠定前期基础,获得项目能够为发表论文提供支撑。我的做法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放弃每一次课题申报机会。以时间轴,本人围绕“体育产业”为研究方向,2015年获得校级项目、2016年获得市厅级项目、2017年获得省社科青年项目、2019年获得教育部青年项目和省社科青年项目。总体上看,我对科研项目的一个理解是,以前期研究基础为依托而申请获得科研项目的几率会比较大,其能够产生的正向效应也会比较大。


       四、保持良好心态,正视文章退稿

       近年来,学术期刊呈现版面越来越少(有从单月刊转为双月刊、有从每期刊发20余篇转为每期刊发10余篇、有从每篇文章0.8万字左右转为每篇文章1.2万字左右……),而发文需求越来越大(有博士群体的论文压力、有评职称群体的论文压力、有学科评价体系的外在压力……)的趋势,这种供需矛盾,使得期刊论文的退稿率极高。在此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文章退稿。

       (一)在退稿中审视文章问题。一般情况下,期刊论文的外审专家都是学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通常文章退稿会有审稿意见,作者一定要认真研读,修改完善,并尽快转投其他目标期刊。

       (二)在退稿中重新定位文章层次。经常听到有朋友说,文章投一圈了都是退稿。其实退稿是正常的,我经常以“退稿是正常的,不退稿是不正常的”心态,正视文章退稿。事实上,在被多家期刊退稿后,应重新审视文章,是否应该降低目标期刊层次,毕竟文章只有发表了才有价值。

       (三)在退稿中提升认知水平。我对退稿的一个认知是投稿越多、退稿就越多,而退稿越多、录用文章也就越多。我觉得,青年学者写五篇文章能发表一篇核心期刊就已经很好了。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把退稿当作学术研究的一部分,把退稿当作提升学术写作能力的动力,正视退稿。


       五、树立学术理想,遵守学术规范

       我是90后的青年学者,深知爱惜自己学术“羽毛”的重要性。只有树立学术理想,才有孜孜不倦追求学术的动力。

       (一)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如定半年的学术目标、定一年的学术目标,这其中一定要涉及到期刊论文发表目标;如定三年的学术目标、五年的学术目标,这其中一定要涉及到科研获奖目标、科研项目目标等。

       (二)不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一般情况下,每个期刊都有投稿须知,作者可通过投稿须知了解期刊的审稿周期,规划投稿,避免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现象的出现。在当前学术规范体系下,只有树立学术理想、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守住学术底线,保持良好的学术风范,才能使学术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版权所有@ 2014-2020